.最容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是
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B.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C.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
D.急性后壁心肌梗死
E.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答案:E
考点:房室传导阻滞()
解析: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两类。快速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室上性心律失常被认为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表现之一,或心房梗死及心电不稳定等原因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多伴发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故本题选E),这种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常在希氏束以上,常为可逆的。10%~20%的AMI患者合并有束支传导阻滞,严重时亦可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常位于希氏束以下,常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引起,多为不可逆的,可进展发生猝死。总之,前壁心梗常易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下壁心梗易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故本题答案是A。
.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记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肌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到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常
B.肌钙蛋白起病后6小时内升高,5~6天恢复正常
C.CK-MB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D.AST在起病6~10小时开始升高,3~6天恢复正常
E.LDH在起病6~10小时后升高,1~2周内恢复正常
答案:B
考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记物()
解析: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cTnI,在心肌梗死后(3~6h)血中浓度很快升高,cTnI与11~14小时达到高峰,7~10天降至正常,cTnT与24~28小时达到高峰,10~14天恢复正常,故B是错的,其余选项都是对的。故本题答案是B。
.男,48岁,发作性胸痛一月,每次发作含硝酸甘油后缓解,考虑冠心病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心脏X线摄片
B.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C.放射性核素检查
D.动态心电图
E.超声心动图
答案:B
考点:冠心病的辅助检查()
解析: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其中心电图负荷试验最常用的是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较耗时。心脏X线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放射性核素检查可显示心肌梗死后瘢痕区与运动后缺血区。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到缺血区心室壁的运动异常。故此题选B正确。
.男性,54岁。1年前日常活动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每日2~3次,近2月发作次数增多,每日5~6次,轻微活动也能诱发,发作时心电图ST段呈一过性水平压低,应诊断为
A.稳定性心绞痛
B.不稳定性心绞痛
C.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D.中间综合症
E.变异型心绞痛
答案:B
考点:心绞痛的诊断()
解析:根据题干中,“1年前日常活动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每日2~3次”,提示该患者发生心绞痛;“近2月发作次数增多,每日5~6次,轻微活动也能诱发,发作时心电图ST段呈一过性水平压低”,提示进展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故本题选B。
.急性心梗第3周出现发热和心包摩擦音,血沉30mm/h,血白细胞6.1×/L,中性粒细胞55%,可能是
A.急性心梗的反应性心包炎
B.心脏破裂
C.急性心梗后综合征
D.伴发病毒性心包炎
E.室壁瘤
答案:C
考点:急性心梗的并发症()
解析:急性心梗的并发症包括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和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其中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与题干的症状相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男,50岁,1周前心前区剧烈疼痛,随后心悸、气促,怀疑急性心肌梗死。为确诊最有帮助的酶学检查是
A.LDH
B.GOT
C.CPK
D.肌钙蛋白T
E.CPK同工酶
答案:E(D)
考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主要靠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其中CPK同工酶虽不如肌钙蛋白T敏感,但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E。
注意:此题有误!!正确答案应该为D。因为患者发病已经1周,而CPK同工酶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cTnT于24~28小时达到高峰,可以持续10~14天才恢复正常。因此应该选择D。(陈老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疑有早期心源性休克末梢循环改变,血压12/9.3kPa(90/70mmHg),尿比重1.,中心静脉压13cmH2O。治疗时应首选
A.肾上腺素
B.低分子右旋糖酐
C.西地兰
D.硝普钠
E.心痛定
答案:B
考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疑有早期心源性休克末梢循环改变时,原因为心肌广泛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及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治疗主要为补充血容量,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B。()
.男性,60岁,因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院。住院第二天心尖部出现2/6~3/6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间断伴喀喇音,经抗缺血治疗后心脏杂音消失。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心脏乳头肌功能失调
B.心脏乳头肌断裂
C.心脏游离壁破裂
D.心脏二尖瓣穿孔
E.心室膨胀瘤
答案:A
考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包括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症。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发病率可达50%,表现为心尖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根据题干,该患者经抗缺血治疗后杂音消失,故选项B错误,选项A正确;选项C心脏游离壁破裂可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响亮收缩期杂音伴震颤,故不选;选项D心脏二尖瓣穿孔可引起关闭不全,无题干中体征出现,故不选;选项E心室膨胀瘤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广,可有收缩期杂音,故不选。
.男性,58岁,6个月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V1~V5导联ST段持续抬高3mm,近3个月偶于快跑时出现胸闷,持续1小时。体检:心界向左侧扩大,心尖搏动弥散。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包炎
B.心室膨胀瘤
C.变异型心绞痛
D.梗死后心绞痛
E.急性心肌梗死
答案:B
考点: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解析:心肌梗死的并发症: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2.心脏破裂3.栓塞4.心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体格检查可见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较广,可有收缩期杂音。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5.心肌梗死后综合症。故答案选B。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草绿色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淋球菌
D.肺炎球菌
E.肠球菌
答案:B
考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
解析: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杆菌引起,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B。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是
A.免疫学检查
B.心电图检查
C.X线检查
D.血培养
E.常规生化检查
答案:D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解析:阳性血培养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凡有提示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伴有心脏尤其是主动脉关闭不全杂音,贫血,血尿,脾大,白细胞增高和伴或不伴栓塞时,血培养阳性,可诊断本病,故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除血培养多次阳性外,还应有
A,指甲下裂片状出血
B.新出现的心脏病理性杂音
C.Janeway损害
D.Roth斑
E.转移性脓肿
答案:B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解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阳性血培养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凡有提示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伴有心脏杂音、尤其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贫血、血尿、脾大、白细胞增高和伴或不伴栓塞,血培养阳性,可诊断本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还可有周围体征(瘀点、线状出血、Roth点、Osler结节和杵状指),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故答案选B。
.女,28岁,发热半月,弛张热型,伴恶寒、关节痛。体检:皮肤瘀点、Osler结节,心脏有杂音,考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确诊的直接证据来自
A.血液学检查
B.X线和心电图检查
C.超声心动图
D.免疫学检查
E.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
答案:E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解析: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可有弛张性低热,有背痛和肌肉关节痛,急性者呈爆发性败血症过程,有高热寒战。80%-85%的患者可闻心脏杂音。血培养是诊断此病的最重要方法。故选E。其他选项均不是确诊的直接证据。故不选ABCD。
.女性患者,心脏联合瓣膜病10年,发热1月,体温为37.2~37.6℃,厌食,消瘦,贫血貌。确诊手段首选
A.胸部X线
B.血培养
C.测定血红蛋白
D.心肌酶检查
E.测定血沉
答案:B
考点:心脏瓣膜病的并发症()
解析:根据题干中所述,“心脏联合瓣膜病10年,发热1月,体温为37.2~37.6℃,厌食,消瘦,贫血貌”,该患者在心脏瓣膜病的基础上,出现了感染症状,为确定感染细菌或病毒的具体类型,首选的检查手段是血培养。故本题选B。
30.下列不属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先有发热、然后出现心悸、胸闷
B.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C.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
D.常出现器质性心脏杂音
E.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平行
答案:E
考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临床表现()
解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约半数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热,全身倦怠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浮肿甚至Adams-Strokes综合征。体检可见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可听到第三心音或杂音。故选E。其他选项均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临床表现,故不选。
.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心电图出现深而不宽的病理性Q波
B.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有响亮的收缩期杂音
C.用力后心前区闷痛及晕厥史
D.超声心动图发现舒张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3
E.可闻第三心音及第四心音
答案:D
考点: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
解析:对于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是临床上主要的诊断手段,可显示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1.3,间隔运动低下。有梗阻的病例可见室间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心室内突出、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前移、左心室顺应性降低致舒张功能障碍等。故本题选D。
.扩张型心肌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A.充血性心力衰竭
B.猝死
C.栓塞
D.食欲不振
E.肺部感染
答案:A
考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多在临床症状明显时放就诊,如有气急、甚至端坐呼吸、浮肿、肝大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时,始被确诊。主要体征为心脏扩大,常客听到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心率快时呈奔马率。故此题选A正确。
.可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脏杂音减弱的药物是
A.硝酸甘油
B.地高辛
C.异丙肾上腺素
D.亚硝酸异戊酯
E.普萘洛尔
答案:E
考点:肥厚性梗阻性心脏病的治疗()
解析:目前,主张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在所有选项中只有E普萘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本病应避免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等以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以减少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故本题选E。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道感染
B.室性心律失常
C.心力衰竭
D.晕厥
E.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C
考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起病缓慢,多在临床症状明显时就诊,如有气急,甚至端坐呼吸,浮肿和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心力衰竭,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扩张型心肌病左、右心室同时衰竭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最有关的因素是
A.静脉回流增加
B.肺淤血
C.心排量减少
D.心律失常
E.心肌缺血
答案:C
考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急和浮肿为最常见。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急,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急,或有夜间阵发性气急。由于心排血量低,患者常感乏力,故该题目选C。
.诊断心肌病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是
A.心电图
B.超声心动图
C.冠状动脉造影
D.心内膜心肌活检
E.胸部X线检查
答案:B
考点:心肌病的检查()
解析:心肌病是一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心脏扩大、心肌肥厚伴充盈受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等。随着心肌病发病率的上升,对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不仅对早期治疗,而且对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为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需要观察的指标主要有:左房室腔大小、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右室腔大小、右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压、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程度、心室同步运动和收缩储备功能等。故本题选B。
联系我们
黄老师(群)ao拒绝人山人海去这些地方也不错哦夏季慢性咽炎的食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