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临床药理特点
李文红(医院
摘要:附子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休克和低血压状态;在治疗冠心病及风湿性心脏病等方面也有很好疗效。本文就其药理作用和毒性的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mnCarlnicadiDebx的旁生块根(子根),味辛甘,性大热、有毒,为补助元阳之主药,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之功。药理研究表明,附子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剧毒的二萜双酯类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及消旋去甲乌药碱(dl—demethylcodaurine,Hige—namine);此外,还含有甲基多巴胺盐酸盐(Coryneinechloride)及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01)等。生附子尚含类脂成分,其中分离得附子脂酸、附子磷脂酸钙、谷固醇等。盐酸关附甲素就是从中药关白附中提取分离的二萜类生物碱,其静脉注射液是我国独立研制的I类新药,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附子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休克和低血压状态;在治疗冠心病及风湿性心脏病等方面也有很好疗效。本文就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做一概述。l附子的药理作用1.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正性肌力作用研究表明,用不同的制剂在不同的实验模型上均证明,附子有强心作用,尤其在心功能不全时该作用更为显著。临床也有治疗心力衰竭取得成功的报道。早期研究认为,其强心成分是乌头碱等成分的分解产物及其非生物碱成分的综合作用;但乌头碱在不引起心律失常的剂量下,无明显的增强心肌收缩力以及减慢心收缩频率和降压作用。其他化合物则有降压和抑制心肌收缩力作用。王立岩等…采用离体蛙心及在体大鼠实验方法,结果证明炮制前后附子均具有强的正性肌力作用。附子和附片二者均能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心肌收缩力。实验研究还证实,附子新发现的成分去甲乌药碱有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对蟾蜍离体心脏与家兔在体心脏均显示强心作用,认为是慢通道激动剂,属B受体部分激动剂。但也有研究提示,附子除了具有B受体兴奋作用外,可能还有俚受体兴奋作用,还可能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其去甲乌药碱能激动心肌细胞的B一肾上腺素受体。附子煎剂还可对抗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药物对蟾蜍心脏的抑制作用,而且利血平化的在体或离体猫心仍能出现明显的强心作用,故可认为本类药物的强心作用并非儿茶酚胺的释放引起的,而是直接作用于心脏的结果。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证明,附子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有显著的对抗作用。研究发现,附子正丁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水提物均对氯仿所致小鼠室颤有预防作用,其中尤以水提物作用最为明显。中药关白附子中有效成分关附甲素在抗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和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心绞痛等方面有应用价值。另外,麻黄细辛附子汤在3.5—14g·kg。1内对乙酰胆碱和普萘洛尔所致的心动过缓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口J。对血管的作用研究发现,附子水煎剂对主动脉的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且与内皮释放的一氧化氮(NO)有关。
实验也发现,附子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其煎剂可明显扩张麻醉犬和猫的后肢血管,使血流增加。为中医用附子治疗“四肢厥逆”找到了一定的实验根据。研究发现¨J,附子抑制血管外基质胶原合成,可起到预防心血管肥厚的作用。
1.2免疫系统作用附子中2种糖复合物有抗癌、抗衰老和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附子能显著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一2,并可能与其促进细胞代谢功能的药理特性有关。提示附子有通过刺激IL一2分泌来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另有实验表明,附子水煎液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表现为增强脾细胞、产生抗体、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ConA)增殖反应的作用与芪附汤相近,提示附子有明显增强抗体产生的作用。芪附汤可明显增强阳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性,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形成率、脾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及IL一2的活性,增强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形成率和脾细胞增殖反应。附子水煎液能促进阳虚小鼠脾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与芪附汤相近。乌头碱能增强巨噬细胞表面Ia抗原表达,提高其提交抗原能力,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应答反应。
1.3抗炎、镇痛作用抗炎作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以及附子与桂枝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有肯定疗效,能够明显减轻其足爪肿胀程度,消除耳、尾部结节,降低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A值,提高血清类风湿因子转阴率。芍甘附子汤能对AA大鼠免疫调节作用及关节滑膜超微结构形态,治疗组血中RBC—C3bR花环率升高,RBC—Ic花环率降低,关节滑膜病理损害明显改善,能够提高AA大鼠RBC免疫活性,增强RBC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减轻其对关节滑膜的侵害。
镇痛作用实验发现,附子通过K一阿片受体介导,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产生镇痛作用。其镇痛有效成分中的乌头碱,对脊髓系节后纤维神经节以及神经节所含有的肽类递质有减少作用,推测P物质减少,使传导痛感的神经末梢物质减少,故疼痛减轻。另外在给大鼠灌服附子水煎剂后,能减少腹腔注射酒石酸锑钾或乙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延长小鼠对热痛反应的潜伏期。
1.4抗衰老作用有研究表明,附子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以及影响凋亡相关基因bcl一2和Caspase一3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运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达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实现其抗运动性疲劳的目的。白术、附子、肉桂合剂使老年小鼠bcl一2表达下调,线粒体cytC明显降低,对老龄小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附子能提高老年大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A)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脑组织脂褐素(LPF)和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心肌组织Na+一K+一APT酶的活性,可改善肝细胞膜脂流动性(LFU),增强抗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抗衰老作用。
1.5抗肿瘤作用附子与贝母单用及配伍后,体内外实验均发现,附子有抑瘤及抑制癌转移作用。附子粗多糖和酸性多糖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调节癌基因的表达HJ。附子干姜汤可使大鼠C3b受体免疫黏附功能上升;使血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减少;使肿瘤坏死因子(TNF)有下降的趋势。
2附子的毒性附子属有毒之品,其有毒成分乌头碱毒性极强。附子中毒表现:口唇舌及四肢麻木、说话不爽利,流涎、恶心、呕吐、头昏乏力、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瞳孔散大,最后可因心脏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在炮制的过程中,用稀明矾水或姜汁闷润等处理后,分别蒸至4—8h,如此反复加热炮制后,乌头碱才能被破坏、分解或含量减低、毒性减弱。实验报道,小鼠口服初加工生附子,LD,为5.49g·kg一;服加工后的附子,LD50为g·kg~;炮制后,其所含强心成分去氢乌头碱不受影响,并可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起到回阳救逆的作用。
历代医家通过大量实践观察,概括出服用附子中毒后,应立即采取解毒措施抢救。古今常用之药为大剂量甘草、防风、肉桂、绿豆、黑豆、大黄、蜂蜜等急煎内服。现代可用高锰酸钾或浓茶反复洗胃。
综上所述,附子,药中之圣药也,自汉以来,医皆喜用之,用于急、危、重症,多能力挽狂澜;施于慢性顽病痼疾,亦能起沉疴于须臾;但用好附子,重在对症,更宜辨症施治,扬附子宏效之长,避附子峻毒之短,方能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岩,张大方,曲晓波,等.附子炮制前后有效部位强心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34:—.
2.陈明,高卫平.麻黄细辛附子汤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4:—.
3.蒙华琳,曹涛.附子对L2甲状腺素诱发心肌肥厚大鼠心肌和主动脉血管细胞外基质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5:18—21.
4.刘古锋,吴伟康,段新芬等.附子多糖对力竭运动小鼠心肌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海南学,;19:一.
5.任丽娅,曾升平.附子提取物对移植性肝癌H22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南医。;28:31—34.
6.杨世雷.附子的毒性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