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温差大,是各类疾病多发的季节。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医院的收诊率平均高于其他季节30%,并且疾病的种类较多,尤以皮肤病为首。在这个皮肤病高发的季节,人们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尤为担心的就是碰到传染性皮肤病,怕自己传染别人,也怕别人传染自己。医院针对这一现状,在这里总结了六种春季易传染的皮肤病及其相关预防治疗方法,供大家认识和预防。
●猩红热
猩红热又名烂喉痧,是由一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有发烧、咽部红肿疼痛、舌呈杨梅状、身上有猩红色小点疹为其特点,多见于2~8岁儿童。病人起病急骤,初起怕冷,有发烧、咽部疼痛、头疼、呕吐等症状。经3~7天,可见弥漫性猩红色点疹,好像受冷时常见的鸡皮疙瘩,但不是白色而是红色,点疹间隔或呈红晕,或有细微的正常皮肤,压之退色,还感到皮肤发痒。
预防及治疗:
隔离患者,屋内用具要用消毒水清洗,室内通风换气,对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儿童,应给予药物预防。如治疗不彻底有可能导致肾炎和风湿性心脏病。另外,患者应吃流质食物,用湿盐水嗽口。
●麻疹
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因本病疹点高出皮肤,如触麻粒,故中医名麻疹,又称痧子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并伴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属温病范畴。
预防与治疗: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作好疫情报告。
2、切断传播途径:在流行期间,尽量不让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
3、增强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1次接种后免疫作用可维持4-6年。
●传染性结膜炎
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预防及治疗:
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因此,预防红眼病也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积极治疗红眼病患者,并进行适当隔离。红眼病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如洗脸毛巾、脸盆等。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对个人用品及幼儿园、学校、理发馆、浴室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要注意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有条件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饮食以清淡为宜,酒类以不饮为宜。
●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是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成人亦可发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常常会因为春夏季节昆虫叮咬后所发生,也可能由于对某些食物(鱼、虾、蛋等)过敏所引起。初起几个小时后,发展为椭圆形红色硬丘疹,约花生米大小。丘疹的中央有小疱,有时为大疱和血疱。皮疹多成批发生,约数周内消退。丘疹奇痒,抓破后可引起细菌感染,好发于四肢、臀部,躯干部较少。
预防及治疗:
搞好环境卫生及居室卫生,以杜绝跳蚤、臭虫、蚊、螨等的孳生。住所喷撒杀虫剂,以消灭叮咬人们的节肢动物。限制过量蛋白(牛乳、鸡蛋)、糖果糕点的摄入,补充新鲜青菜、水果。
●股癣
股癣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和肛门周围的皮肤癣菌感染,实际上是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体癣。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患癣家畜(狗、猫等)或间接接触被患者污染的衣物而引起。气候温暖、环境潮湿更有利于本病的发生。
预防及治疗: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癣病患者浴盆、拖鞋、毛巾及内衣等,避免与患癣的狗、猫接触。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皮损消退后继续用药2周,以免复发。对股癣及婴幼儿体、股癣患者宜选用较温和的药物。
●春季皮炎
春季皮炎主要发生在面部、颈部及手臂等外露部位,尤以额部及面颊部为多,表现为红斑。一年四季中,冬季阳光的紫外线含量最低,到春天来临时紫外线含量骤然升高,人们一下子难以适应,一旦受到强紫外线照射,即可引起皮肤损伤而发生日光性皮炎。加之春天气候变化无常,风沙大、少雨干燥,皮肤的角质层极易缺水,保护作用就会减弱,敏感肌肤就会发生干燥、发红、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
预防及治疗:
如果患了春季皮炎,病情较轻者不需治疗,过数天会自愈。症状较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同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因为皮肤经过白天的日晒风吹后,需要“休整”以补充营养和修复损伤的细胞。当出现瘙痒或干疼时,切忌用热水烫洗,也不宜用碱性大的肥皂清洗,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