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当中秋遇上阴雨天,心脑血管和高血压患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0-12-14 10:01:05   点击数:
 

又是一年中秋到,听说下雨天和中秋更配哦!

But!近日我省持续的阴雨,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可诱发或加重多种心血管疾病。小编温馨提示,在雨季千万不可忽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切莫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高血压不停药

阴雨连绵的雨季,患者应增加测量血压的次数,一旦血压出现波动,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长效降压药物,避免突然停药,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可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避免对脑、心、肾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应格外注意生活、饮食和起居。做到低盐饮食(每天不超过6克),选择对体力负担影响不大的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培养稳定而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和高脂饮食。

冠心病常监测

闷热、潮湿的环境极易诱发冠心病。一旦症状加重或变化,就应该及时就诊。目前采用先进的无创性冠状动脉CT、放射性核素检查就可明确诊断。必要时也可采用更为精确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于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在正规的抗心绞痛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可分别进一步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阴雨连绵的雨季,冠心病患者应更加积极地控制血压、监测血糖、调节血脂,戒烟限酒,控制饮食,不吃动物内脏、肥肉、肉肠类、鱼子、鱿鱼、蛋黄、全脂奶粉、奶酪、甜点、煎炸食品、动物油;少吃坚果类、加工果汁、豆瓣酱、咸菜;多吃新鲜蔬果、杂粮;每日瘦肉控制在75克;每周蛋类少于4个,降低体重,规律生活,充足睡眠,调节情绪。常备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如麝香保心丸、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必要时舌下含服,争取更充分的救治时间。

风湿性心脏病多休息

潮湿的气候是风湿病患者最为难熬的季节。不过,很少有风湿病患者知道,风湿病可侵犯心脏,造成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导致瓣膜病变、房颤、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心脏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风心病患者一旦合并房颤,产生心衰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心衰后再治房颤的难度则非常大。因此,早期打破恶性循环,积极治疗房颤对于风心病患者显得格外重要。

在阴雨连绵的雨季,风心病患者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预防感冒、牙龈炎和腹泻;

合并心衰的患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严格低盐饮食(每天不超过3克);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应监测血电解质变化,多吃香蕉、橙汁等含钾高的食物;

合并房颤的患者不宜作剧烈活动,应该正规抗凝治疗防止脑中风,必要时做导管消融治疗维持正常心跳;

如需做拔牙手术,术前应采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心脑血管病多锻炼善饮食

雷雨天气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最大。强雷雨天气诱发心脑血管病,固然有心理恐慌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气象原因。雷电天气时,气压一般较低,而低气压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

人每天需要大约毫克的氧气,其中20%为大脑耗用,因脑需氧量最多。当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都随之下降,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机体为补偿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环,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可诱发心绞痛、心梗、心衰。

所以,心脑血管病患者平时就要注意适当锻炼、科学饮食、勤量血压,雷电来临时,要保持平静心态,一些急救的药品(如硝酸甘油、降压片)要带在身上。

哮喘少外出防过敏

雷雨天也是哮喘高发的时段。研究发现,雷雨天气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真菌、霉菌等过敏原的繁殖和生长,加上气压较低,空气中悬浮的过敏原浓度就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哮喘病。

因此,哮喘患者雷雨前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下雨时不能门窗紧闭,而应该保持通风,因为自然风可以带走或冲淡室内的过敏原;雷雨之后如出现太阳暴晒、温度升高,出门时不妨戴上口罩,以防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