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CC·十周年
前瞻报道杭州毛威:合作创新,培育新人
——从DAPT治疗策略探讨PCI热点话题
《门诊》:QICC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QICC一直秉持着“质量为先、创新为力、合作共赢、培育新人”的主旨,为浙江及全国的心血管人才培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大会的宣传主任,您认为QICC对于人才培养有怎样的益处?
毛威教授:QICC自年创办以来,不断地蜕变、完善,凝练并始终坚持以“质量(Quality),创新(Innov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培育(Cultivation)”为核心,在无数国内外同行的支持与关爱下,从一个区域性的心血管病会议,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心血管病专业会议。
本人于年首次参加浙江省心血管病年会,在会议上我结识了当时浙江省心血管病领域的多位专家,也是我个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浙江省心血管病领域的主流队伍。很多年轻医生都是在年会平台上接触到最新理论、检查手段以及手术技巧等前沿知识,年会为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QICC创办以后,尤其近几年在王建安主委带领下,QICC以开阔的视野始终走在医疗品质的最前沿、学术创新的最尖端、全球合作的最热点、培育人才的第一线,见证着浙江省心血管事业的发展壮大。QICC注重科研与临床的有机结合,日益成为临床医师及业内同道学习、交流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推广的舞台。
《门诊》:QICC不仅仅吸引了港台地区的学会,许多周边国家的组织及学会也参与进来。QICC能够达到如此具大的影响力,作为大会的宣传主管,您认为QICC自身的优势及亮点在哪里?
毛威教授:过去的十年,中国乃至全球心血管事业飞速发展,浙江省心血管同道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尤其是王建安教授带领的团队率先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lClip、左心耳封堵术、PARACHUTE(降落伞)室壁瘤成形术等等一系列全球最先进的心血管诊治领域的关键介入技术,成为中国最大的心脏瓣膜病介入诊疗中心之一;率先开展亚太地区首2例Algisyl可植入性水凝胶治疗心力衰竭;浙江省的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术等完成例数连续数年名列全国前列;在冠脉介入领域有很多中心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希氏束起博且完成病例数最多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在王建安主委的倡导和引领下,QICC更加注重学习与推广,实力明显提升,得到全国同行的认可,参与的国际组织也越来越多。在瓣膜病介入诊疗领域,积累了大量病例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浙江在手术适应证选择以及主动脉钙化病变等特殊病变处理方面形成了创新的经验,并通过QICC与国外同行互相交流,实现共赢。浙江在科研成果转化、尤其在人工瓣膜研发领域也一直走在全国前沿,有非常好的基础,今年,在王建安教授带领下浙江省创办了瓣膜研究院,实现临床、科研、产业互相融合。
QICC立足于本土特色,放眼全球,先后与香港心脏专科学院(HKCC)、台湾介入性心脏血管医学会(TSCI)、新加坡心脏学会(SCS)、韩国血管成形术峰会(TCTAP)、日本复杂心血管介入学会(CCT)和德国先天性、结构性和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大会(CSI)等境内外优秀的合作伙伴们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互动,致力于为国际同行构建一个展示技艺、共享成果、切磋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舞台,共同推动人类心血管疾病诊治事业的不断发展。
《门诊》:PCI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但支架内血栓是PCI治疗常见并发症,死亡率极高,选择适当的双抗治疗(DAPT)对于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但出血的风险一直伴随着DAPT治疗,目前关于DAPT时间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长短期疗效的优势均有研究结果支持。以您的临床经验,应如何选择DAPT治疗策略,衡量出血风险?
毛威教授:选择DAPT治疗策略需要平衡缺血与出血风险,权衡预期疗效、预后改善以及出血风险。DAPT策略选择与采用的支架类型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内外在支架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支架技术也在不断优化中。随着支架技术的不断革新,患者PCI术后对双抗的依赖程度随着支架优化逐渐减少。AHA公布的ITALIC试验显示,对于能够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和12个月的出血和栓塞事件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同期发表于JAmCollCardiol。
另一方面,国内众多患者病变复杂程度超过国外,发现时期相对较晚。国外对于复杂病变患者的治疗多采用冠脉搭桥,国内多选择植入支架。所以,国内接受支架手术所面对的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及风险程度远超国外。针对这类患者,DAPT策略务必平衡出血风险与获益,以获得满意效果。DAPT研究结果于AHA公布,显示植入DES后DAPT维持1年以上,能够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研究结果同期发表于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
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多数患者建议PCI术后双抗治疗维持1年,对于特定类型患者建议适当延长治疗时长。
《门诊》:年8月末,一年一度的欧洲心脏病年会(ESC)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议期间,发布了很多关于DAPT的演讲及研究,如PRAGUE-18、ANTARCTIC、NIPPON研究等,给我们带了新的认识。其中,您最 PRAGUE-18、ANTARCTIC、NIPPON研究等均针对特定类型患者的DAPT策略。PRAGUE-18研究证实,普拉格雷与替格瑞洛在STEMI中应用具有同样的有效性及安全性;ANTARCTIC研究结果表明,为个体化制定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而进行的血小板功能监测并不能改善老年患者临床治疗结果;NIPPON研究结果显示,在置入Nobori支架后,6个月DAPT疗效不劣于18个月疗效,其临床净不良事件(NACCE)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别。近年来,DAPT治疗方面的研究仍在延续,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将为DAPT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医师简介
毛威
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浙江中医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重点创新类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卫生部首批心血管专科医师准入国家考官。现任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心脏介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研究。分别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和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6项。在SCI收录等杂志上发表文章60余篇,参编专著八部。
END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出自《门诊》杂志年09月刊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